何必管「別人怎麼說」-擁抱妳的疼痛及歡愉,做自己的女神


何必管「別人怎麼說」-擁抱妳的疼痛及歡愉,做自己的女神

文╱葉致芬(諮商心理師)

什麼是好女人什麼是壞女人好壞女人,究竟是由來定義呢

              當被問起什麼是好女人時,大家心中可能會立刻浮現的畫面是一位溫柔婉約、笑不露齒且坐姿端莊的女性;而所謂的壞女人,近來韓劇「夫妻的世界」中扮演婚姻關係中的第三者韓素希及其所帶來的「破壞他人家庭的形象」可能會是較貼近大眾心目中對於壞女人的想像。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曾於2012年時將「新好女人」定義為:

              「對女性的稱呼。相對於新好男人而言。新好女人的特色為:以家庭為生活重心、愛慕先生、照顧子女,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的美滿和諧。在職場中獨當一面並能兼顧家庭的女性。」

              此定義雖然在後來因社會爭議,教育部已將新好女人的定義修改為「八十年代末期對理想女性的一種稱呼,相對於『新好男人』。當時指關心家庭、照顧子女,維持美滿婚姻生活的女性。今泛指具備當代理想特質的女性。」但由此不難發現,在主流的既定印象中,理想女性的特質多與「婚姻、家庭和照顧責任」相連,即便在職場中「獨當一面」的女性,仍被期待要「兼顧家庭」;而未能做到上述要求的,便會被貼上「壞女人」的標籤。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女人、我們想要做一個怎樣的女人,社會不僅鮮少給予女性發言權(the right to say),當我們試圖爭取時,還會遭到批判與打壓,比如網路上所流傳的女權自助餐。我們是誰,從來不完全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來自性別文化中對於好女人、壞女人的規定,其實比我們所能想像得到的、更深刻地鑲嵌在每個作為女性個體的日常裡。

女人如何被形塑?

               女人主要是透過「身體/情慾、親密/婚姻/家庭關係、生涯/職場」等三個路徑形塑而成:

        首先是身體和情慾。女性的身體從不屬於她自己,去疤、除毛、隆乳和瘦身是多數女性很熟悉的身體經驗。而懷孕,更是一個身體被異化的經驗。女性主義學者Young(2005/2007)曾在「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一書中提到「醫師等相關人士所寫的簡明手冊,給予孕婦飲食、運動的建議。懷孕不屬於女人自己。懷孕是一種發展胎兒的狀態,對此狀態而言,女人只是容器;或者是一種在科學監控下客觀的、可觀察的過程(75頁)」。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掌控也延伸到情慾社會一方面不鼓勵與不允許女性談性,但另一方面又將被性騷擾與性侵害與否的責任放在個別女性的身上,要女性好好保護自己。女性沒有情慾的權利,卻有承擔責任的義務。

        親密/婚姻/家庭關係也常是壓迫女性的場域。近日一則「婆婆殺了我」的新聞事件突顯出在目前的異性戀婚姻中,父權文化所產生的慣習仍是影響媳婦-這個相對弱勢位置女性的心理健康,甚至是是否能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而家務分工性別化的現象(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6年的調查,台灣多數家庭,有偶女性仍是主要的家務工作者:15歲以上有偶女性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為3.81小時,較其丈夫平均之1.13小時為長),更突顯出不管是在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或進入異性戀婚姻關係中的女性,都承擔了相較於男性更多的照顧責任。而照顧,不應全然被視為愛意或責任的延伸,因照顧所延伸而來的勞務和情感付出,應該受到國家社會和家人的重視。

        而從目前生涯/職場對女性的友善程度,包括薪資水準懷孕後生產完是否能繼續就業、職場對女性的定位等,都可看出整體職場環境並未給予女性公平發展的機會。

如何改變:發展面對規範的因應之道

                 當覺察到來自外界的壓迫與規範時,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去自我照顧和因應:肯定自我被壓迫的感受練習真實表達和允許自己不用完美覺察自己何以被壓迫就現有資源進行微改變,以及持續建立內外在支持系統,包括可透過閱讀和講座肯認自我價值與建立屬於自己的人際支持系統。

              讓別人怎麼說,就只是留在他們的嘴裡。擁抱與肯認自己的疼痛及歡愉,讓自己,就是妳自己。

 

 


本篇內容純屬心理衛生宣導性質且為作者見解,並不代表本中心之言論及立場。

本內容僅供民眾閱覽,未經著作人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