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我的孩子在談戀愛?!

文. 楊筑甯 諮商心理師

 

  最近,小玲總是心不在,情緒大起大落。有一天,小玲又紅著眼睛回家,媽媽不管怎麼問小玲都不回答,擔憂的媽媽不得不趁小玲不在的時候偷看小玲的手機,才愕然發現,原來小玲交男朋友了!

 

  這樣的劇情在現代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身上並不少見,這些父母常氣急敗壞的說:天哪!我的孩子才幾歲,竟然在談戀愛!孩子的兩性交往問題可以說是現代父母最頭痛的問題之一,父母們常想要問,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那麼早就談戀愛?如果談了應該要反對還是接受?又要如何防範孩子偷嘗禁果,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舉動?

 

一、父母應了解自己對兩性關係的觀點

  面對孩子的兩性問題,通常父母感到手足無措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明顯不足。無論是性教育,或者兩性關係,現代的父母在自己過去的成長過程中也很少被教導,甚或自己在兩性關係的經營上也力不從心,如此一來對孩子的兩性教育也難有正確而成功的開始。因此父母需要學習察覺到自己的不足、或不正確的觀念,再度學習與吸收兩性議題的知識是有必要的。

 

二、與孩子建立優質的親子關係

  除了學習知性的性知識,更要建立感性的親子關係。許多研究顯示,和父母關係良好的孩子較不容易出現早戀甚至未成年性行為的問題。相反的家庭問題多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想從戀愛甚至性行為中填補家庭中無法滿足的被愛需求。因此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與孩子建立正向而緊密的關係,較能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對抗青春期的各種性誘惑,如果發生感情問題的時候也更願意與父母求助進而解決問題。

 

三、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與正確的價值觀

  性教育不只是與性有關的知識,更包含性道德與身體價值的建立。父母除了提供正確的性別角色榜樣之外,也需要教導孩子欣賞自己的身體、並尊重他人的身體。此外,在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與孩子討論正確的價值觀,例如當電視報導明星未婚懷孕的新聞,可趁機討論與了解孩子這方面的想法,在討論時切記不要批判孩子的觀點,先傾聽與包容孩子的想法後,再表達父母個人的意見,重點在於引導孩子思考婚前性行為可能的各種後果,包括未成年懷孕所造成的身心衝擊,以及可能連帶的法律責任。

 

四、當孩子談戀愛時,接納與陪伴勝過反對與擔憂

  若真的發現孩子已經開始談戀愛,父母在震驚之餘,應該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與其擔心,不如坐下來與孩子談談,請用輕鬆的語氣開始,例如,「聽說妳談戀愛了!~你挺有魅力的嘛~」讓孩子打開心防和你聊聊他()的戀事,多談一些孩子的選擇或感受,例如欣賞對方的什麼部分?和對方再一起的感受如何等等,讓孩子知道你並不反對他(或她)的戀情後,可以再談談親密行為這件事,告訴孩子兩個人相愛一定會自然的想要有肌膚接觸與性的感受,但是請孩子再進行進一步的親密舉動時,一定要先想一想可能的後果,除了懷孕的可能之外,其實性行為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對雙方關係的傷害。最後,強調爸爸媽媽還是不同意未成年的性行為,但是如果真的忍不住,還是要記得做好安全措施保護自己。

 

五、冷靜面對懷孕事件,陪伴與支持才是王道

  遇到自己的女兒懷孕或自己的兒子讓別人懷孕,大多的父母會­「羞愧轉生氣」,氣孩子做了丟面子又傷自己的舉動,但事實上父母內心最大的感覺是不捨與擔憂。遇到這樣的事情,除了確定懷孕的事實外,最重要的是做一個明確的抉擇與處理—終止懷孕或要生下孩子,如果要生下孩子則進一步考慮自己扶養、結婚、或出養孩子,和孩子討論清楚每一種處理方式與相對需要承擔的後果,其實無論什麼樣的處理方式都很辛苦,而這也是孩子必須要去面對、承擔與學習的,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此事件必須扮演的角色與態度,不應該是冷嘲熱諷與放棄,而是要陪伴與鼓勵孩子由此事件中得到教訓與成長,將其轉化為成熟的力量。如果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協助,國內已有很多未成年懷孕的協助機構,例如勵馨基金會、杏陵基金會、張老師等。除此之外,各縣市的心理衛生中心也是不錯的協助管道。

 

  性與愛,不只是人生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人生的調味劑。只要幫助孩子從小開始建立正確的性知識與價值觀、與孩子有足夠良好的關係、以及足夠的充分討論時,父母真的無需太過擔憂,大多的孩子都有能力恰如其分的在兩性關係中得到樂趣,學習性別差異與相處之道,孩子也才有機會找到未來的幸福!

 

※本篇內容純屬心理衛生宣導性質且為作者見解,並不代表本中心之言論及立場。 本內容僅供民眾閱覽,未經著作人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