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甜蜜遇見了差異,幸福的樣貌似乎就開始走樣……
不知道你是否有發現,許多童話故事、愛情電影,都會把結局定格在男女主角終成眷屬、兩人緊緊相依,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但是,我經常覺得畫面右下角的「ending」字樣應該要改成「to be continue……」。
因為,雖然兩人能夠經歷許多的困境而決定給予彼此承諾、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如何能夠了解並進而衡量彼此的需求,逐漸達成「我好,你也好」的穩定關係,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1. 不合理的信念:我們經常會有許多不自覺的「我應該」「我必須」「我一定要……」,例如,我應該全然滿足伴侶的需求、如果你愛我你應該要了解我、親密關係裡絕對不可以有爭吵。諸如此類缺乏彈性、且未必真正符合現實的信念,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壓力。
2. 混亂的界線:有些人認為,在親密關係裡不該有秘密、隱私,如果我們相愛,還有什麼不能開誠布公?然而,每個人本來就需要屬於自己的隱私空間,那可以讓自己感覺到安全與放鬆。缺乏界線的關係,很可能會出現總是要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覺得自己應該要為另一半的需求負起所有的責任、感覺自己總是在為別人而活……
無論是帶來壓迫的不合理信念,或者缺乏隱私空間、喪失個別性的混亂界線,這樣的關係品質都無法讓人真正享受到放鬆與被尊重的感覺。一段缺乏放鬆與被尊重的關係,又何來幸福可言呢?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對方如果愛我們,應該會全然了解我們,因此當對方做出不符我們期待的反應時,我們會覺得挫折、失落,甚至進而指責對方,讓彼此的關係進入結冰狀態。
但實際上,我們是很需要透過溝通,才能增進對彼此的理解。因此當別人不理解我們的時候,應該思考:我們有給過別人理解我們的機會嗎?試著向別人說出你的需求,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協助;試著說出你的限制,讓別人知道不要繼續為難你;試著說出你的受傷,讓別人有機會安撫你。
說出來當然未必能夠達到你期待中的回應,但透過練習,找到適當的人去表達你的內在需求,才能夠讓別人更了解你,也避免你總是困在「心事無人知」的孤獨裡。
其實,幸福的樣貌或許不似電影與小說所講得那樣完美無瑕。一段親密而幸福的關係,難免還是有所意見的歧異與衝突,但我們都能接受彼此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與需求。因此,能夠帶著欣賞與尊重的態度接納對方與自己的差異,也能夠用尊重對方的方式講出自己內在的需求與限制,對我而言,這才是最令人稱羨的結局呀!
本篇內容純屬心理衛生宣導性質且為作者見解,並不代表本中心之言論及立場。 本內容僅供民眾閱覽,未經著作人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