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慢飛天使怎麼辦?談發展遲緩的早期療育重要性

臨床心理師 蕭淑月

 

  今年42歲的胡玉書先生,現任清華大學的兼任教授與多家公司機構的顧問,在1歲多時得了小兒麻痺,當時鄰居取笑說以後賣彩券維生就好了,他的父母積極帶他接受早期療育(以下稱早療),現在他不但可以正常行走不需柺杖輔具,還擁有博士學位與事業。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因為在黃金期接受早療!

    0-3歲是大腦細胞快速成熟的黃金期,3-6歲亦為身心理發展關鍵期,如果孩子落後平均發展太多,及時發現並給予適當的訓練和協助,以後有機會成為一般正常的孩子,或者減輕以後形成障礙的程度,但若太慢發現,能改善的程度就少很多。

  小豪到了兩歲只會發簡單的巴巴、搭搭音,也聽不大懂大人的指令,小豪的媽媽說「不急,大雞慢啼(台語俗諺)」,親友們建議帶去看醫生都被小豪的媽媽拒絕,語言發展慢的小豪上幼稚園後跟不上同學,挫折感重就更加不愛學習上課,等要上小學了,小豪的父母在老師說服之下終於接受他不是個正常的孩子,而小豪每天要送到學校前都是大哭大鬧,在資源班的學習效果也很差。


  同樣在兩歲仍不太會講話的小琪,到醫院接受早期療育評估發現她有聽覺障礙與輕度的認知發展遲緩,持續的治療一年後,她知道如何與人打招呼、表達需求,雖比起同齡孩子她發音不標準,能表達的字詞也少,但持續的進步讓小琪自己對學習也很有興趣。兩歲時小豪與小琪的發展遲緩程度差不多,但在六歲時,小琪已經遠遠進步許多,加上小琪樂於學習,兩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孩子身體的障礙遲緩顯而易見,但語言的或者智能學習方面的遲緩卻很容易疏視。概略來說發展遲緩有六大類:生理動作、認知理解、語言溝通、社會情緒以及非特定類像是視或聽覺障礙。那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遲緩?孩子出生後醫院都會發兒童手冊,裡面就有簡易的兒童發展圖解,也有列上全國有做早療與發展遲緩的醫院資料,只要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相對應年齡的各項發展能力,就建議帶去醫院做評估。就像健康檢查一樣,花一些時間精神瞭解身心狀況,寧願是虛驚一場也不要延誤。在台灣,六歲以前的孩子都可以用健保看診來接受評估與治療。且現在醫院會整合各科醫生與治療師聯合評估,節省民眾跑醫院的時間。

  如果,孩子真的是慢飛天使,請記得藉助醫療與教育來讓他/她飛得順利飛得快樂,而且,越早越好!

 

※本篇內容純屬心理衛生宣導性質且為作者見解,並不代表本中心之言論及立場。 本內容僅供民眾閱覽,未經著作人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